2000年 第三屆 台北電影節片單
3th 2000 TAIPEI FILM FESTIVAL Program List

開幕影片 Opening Film

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9年 第二屆 台北電影節片單
2th 1999 TAIPEI FILM FESTIVAL Program List


開幕影片 Opening Film
《生生長流》 And Life Goes On

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M.佛斯特(E.M. Forster)原著,詹姆斯艾佛利(James Ivory)在1986年搬上大銀幕的【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連同近作【終點之城】(The City of Your Final Destination,2009)要重新上映了。

故事要從一個房間說起。英國女孩露西跟她的表姊夏洛特一起到佛羅倫斯旅行,表姊說第一次來到這裡一定要住在打開窗戶就能看見亞納河的房間,誰知她們被安排到的卻是一個沒有「view」的「room」。當表姊在餐桌上跟其他旅客抱怨這個情況時,一對同樣來自英國的父子慷慨地提議跟她們交換房間,表姊視這種行為是輕挑騷擾,露西卻覺得人家只是一番好意,幸好有位同鄉教士打圓場,房間還是換成了,這也是露西跟喬治(他就是換房間的兒子)認識的開始。

嚴格說來,【窗外有藍天】並非佛斯特最偉大的文學創作,卻是文學改編電影中膾炙人口的範例。因為詹姆斯艾佛利的電影掌握了「忠實改編」的訣竅,傳達原著精神,卻不拘泥於文字。

例如當表姊迷著當羅曼史女作家的跟屁蟲時,表妹露西樂得擺脫監控,隻身前往聖十字大教堂參觀。導演用一連串特寫短鏡頭,展示了廣場上數座雕像的局部,無論是賁張的肌肉、外露的性器,或是野獸、首級,無不在視覺與節奏上表現出義大利的外放與感官如何觸動英國女孩的性靈,隱隱埋下爆發的伏筆。而她在此意外目睹一場鬥毆殺人事件而不支暈眩時,適時英雄救美的喬治,也清楚意識到一些事情已經改變,正如那浮載著被他丟棄的沾血明信片的河水,起伏澎湃。只是露西還不自覺。直到一堆英國佬相約去野餐,一場誤會加上自己的推波助瀾,造就了露西和喬治的初吻。

本片不僅在開頭與中段適時插入普契尼的詠歎調「親愛的爸爸」、「燕子」用以點題與暗示,更藉由視覺風格的差異,建立起有趣的對比。像是初吻的場景,陽光大片灑落在隨風起伏的草浪上,傾斜的鏡位裡,主角們的淺色系服裝與環境構成一幅隨時可提供愛情發生的景緻。可惜半路殺出了表姊,在她眼裡所有男人都是想佔女人便宜的登徒子,她不但提前腰斬了行程,也阻斷露西與喬治的可能。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當露西和倫敦仕紳西索訂婚後,她未來的老公竟然好管閒事地推介一對父子來附近租屋當鄰居,結果不速之客正是喬治和他父親。

文章標籤

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萊塢巨星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在1980年代有兩項驚人之舉:一個是演而優則導,處女作【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1980)就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另一個則是創辦了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

「日舞」(Sundance)這個名字來自勞勃瑞福和保羅紐曼(Paul Newman)主演的電影【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中他所飾演的角色——日舞小子(Sundance Kid)。有趣的是,勞勃瑞福總是在大銀幕上扮演夢幻英雄與白馬王子,自己導演的電影卻時常帶有社會意識,辦的影展也與主流劃清界限,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的大本營,也是新銳導演的最佳舞台。

其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在美國猶他州舉辦的影展,影響力愈來愈大,影片規格也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引發對於「獨立」製片定義的爭論,也從美國本土擴張成國際競賽,【妙媳婦見公婆】(Junebug)、【偶然與你相遇】(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冰原之心】(Frozen River)、【珍愛人生】(Precious)、【冰封之心】(Winter's Bone)都是在「日舞」曝光後打開了知名度與能見度,甚至後來獲得奧斯卡提名。

今年贏得日舞影展國際競賽最佳影片的是【那年陽光燦爛】導演安德烈伍德(Andres Wood)的新作【在雲端上唱歌】(Violeta Went to Heaven)。這是關於智利新民謠運動之母薇歐蕾塔帕拉(Violeta Parra,1917-1967)的傳記電影,除了她採集民謠的足跡,還有傳奇的生平、愛情、以及和歐洲優越感與本土主義交手的經歷,激情澎湃,充滿爆發力。

美國本土的最佳影片則由班柴特林(Benh Zeitlin)執導的【南方野獸樂園】(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獲得,這部片非常奇特,以紐奧良為背景,主角是個與父親相依為命的黑人女孩,在充滿魔幻寫實的氛圍中,面對天災人禍、生離死別,全片的音樂與畫面都很震撼,小女孩活靈活現的演出更是畫龍點睛。在日舞掄元後,直接保送進坎城影展的「一種注目」單元,又獲得影評人費比西獎、金攝影機獎(相當於最佳新導演)等四座獎項的高度肯定。

文章標籤

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哲羅普洛斯(Theodoros Angelopoulos,1935-2012)最早被介紹到台灣,是在1984年的金馬影展。當時被視為新銳的他,其實早已出現足可傳世的代表作。只是我們之前看不到、不知道罷了!

1935年出生的安哲羅普洛斯,在雅典大學讀的是法律,後來赴巴黎索邦大學讀了一年文學,但一心想拍電影,好不容易也進了法國高等電影學院(IDHEC)窄門,卻因為跟老師鬧翻而決定離開。回國後,為希臘「民主報」寫了三年影評,但這家報社後來被軍政府勒令關門。至於他的導演生涯,原本預計在1965年就可能開始,但這部類似披頭四《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的電影卻因為跟製片理念不合,始終未能完成。於是他的首部劇情長片《重構》(Reconstruction)直到1970年才問世。

好事多磨。不只是他繞了好大一圈的電影路,也包括我們對他的認識。當他在七0年代以《三六年的歲月》(Days of '36)、《流浪藝人》(The Travelling Players,1975)、《獵人》(The Hunters,1977)這三部曲崛起於柏林、坎城時,他對我們還是個全然的陌生人。不像今天,視與聽(Sight & Sound)雜誌邀各國名導票選影史十大,許鞍華、關錦鵬、是枝裕和……不約而同都選了《流浪藝人》。而「金馬」也是到了1984年才終於引進他1980就已在威尼斯得獎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文章標籤

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幕影片 Opening Film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閉幕影片 Closing Film

《魔法阿媽》Grandma And Her Ghosts

完蛋一族 Generation Next

文章標籤

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Citizen Kane (Welles) 大國民
Dazzlingly inventive, technically breathtaking, Citizen Kane reinvented the way stories could be told in the cinema, and set a standard generations of filmmakers have since aspired to. An absorbing account of a newspaper tycoon’s rise to power, Orson Welles’ debut film feels as fresh as tomorrow's headlines. And he was only 26 when he made it.

2. Vertigo (Hitchcock) 迷魂記
A gripping detective story or a delirious investigation into desire, grief and jealousy? Hitchcock had a genius for transforming genre pieces into vehicles for his own dark obsessions, and this 1958 masterpiece shows the director at his mesmerising best. And for James Stewart fans, it also boasts the star’s most compelling performance.

3. La Règle du jeu (Renoir) 遊戲規則

文章標籤

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ight & Sound 2012 The Top 50 Greatest Films of All Time

Wednesday, 1 August 2012

影評組: 2012 影史五十大片

846 critics, programmers, academics and distributors have voted – and the 50-year reign of Kane is over. Our critics’ poll has a new number one.

 

文章標籤

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 Sight & Sound 導演選出史上十大影片

The 10 Greatest Films of All Time, as chosen by 358 directors including Woody Allen, Nuri Bilge Ceylan, Quentin Tarantino, the Dardenne brothers, Terence Davies, Guillermo del Toro, Martin Scorsese, Olivier Assayas, Michael Mann, Guy Maddin, Francis Ford Coppola, Mike Leigh, Aki Kaurismäki…

 

 

1. Tokyo Story 東京物語

文章標籤

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